|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防疫轉型期,政府不能過度退位失位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元旦春節臨近,人員大規模流動帶來的疫情風險,成為許多學者關切的問題。


春運是大城市往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往農村的人群遷徙,也意味著疫情可能往脆弱人群更集中,醫療資源更薄弱的地區擴散。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德國埃森大學病毒所教授陸蒙吉十分擔憂,農村等脆弱地帶是否能承受沖擊。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巋看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疫情中,死亡都集中發生在高齡和有基礎病的人群中間。我們當下首先要關注脆弱人群的健康安全,為他們築起防波堤。


他認為,可以倡導“錯峰返鄉”,不僅是保護脆弱人群,也可以減少醫療擠兌的風險。

12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加強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工作方案》,要求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及時關注掌握返鄉人員信息,提示做好健康監測,在返鄉初期規范佩戴口罩,減少與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並基礎性疾病者的接觸,並告知居住地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聯系方式。

沈巋是研究行政法的學者。他對澎湃新聞表示,政府應當在疫情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公共衛生事件與民眾關系密切,傳染病容易在人與人中間傳播,需要政府力量通過各種方式來防止大面積擴散,政府“不能過度退位、失位”。

他建議,在疫情轉型期,由政府出台個人防疫的指導性意見,供民眾了解如何進行自我防護及治療。這樣,在蕪雜的信息中,民眾可以找到權威可信的內容。同時,與民眾進行公開透明的風險交流也是必要的。

沈巋 資料圖

【以下是與沈巋的對話】

建議出台個人應對新冠感染的指導意見

澎湃新聞:目前我們倡導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居家隔離,而民眾往往不具備醫學基礎知識和訓練,你認為政府可以提供哪些幫助?

沈巋:我覺得問題是難免的,但倡導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居家自我隔離是世界范圍內很多國家都采取的。

如果輕症患者都到醫院就醫的話,醫療資源是非常有限的,肯定會被擠兌。第一,重症患者不一定能夠及時得到治療;第二,醫護人員很容易被感染;第三,醫療的資源不可能滿足所有有症狀患者的需求。

而且輕症患者畢竟是陽性的,當他們還有症狀的時候,病毒傳播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2022年12月9日,北京,通州潞河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發熱門診外,市民等候就診。視覺中國


民眾的確不具備醫學基礎知識和訓練,我不知道在其他國家怎麼樣。但是在我和一些醫生的私下的交流裡,(他們建議)比如說你可以有一個指夾式的血氧儀,通過血氧飽和度來判斷自己是不是重症,這是其一。

其二,輕症患者的症狀也是有規律的。比如說發燒可能會有2到3天,肌肉會有酸疼,喉嚨一開始會癢,後來就咳嗽。哪怕退燒了,但是仍然可能會咳嗽,喉嚨也會疼,但是一般一周左右的時間,這些症狀慢慢就沒有了。有的症狀還會有,比如說失去嗅覺,可能要延續10天半個月左右才能夠恢復。這些信息是我從一些微信群裡了解到的,所以我認為還是可以讓民眾自己判斷是不是要去醫院進行救治。

但我也注意到,目前信息比較雜。我比較傾向美國CDC(疾控中心)的做法,他們沒有微信,也不是通過社交媒體的方式一定要傳送到每個人那裡,而是我作為一個普通公民,知道CDC在這方面是權威的,它的網站發布的信息是權威正式的渠道。只要我心裡邊有疑問了,我可以馬上到那個網站去獲得細致的指導。

所以,我認為最好的做法是,政府出台指導性意見,建議什麼時候該就醫,什麼時候不該就醫,普通民眾哪怕沒有經過醫學訓練也能夠判斷。這些指導性意見可以放在政府網站上,供民眾隨時參考。而且,可以放在非常凸顯的位置,或者用顯著的標題,讓上網的民眾能夠在疫情轉型期了解到關注的問題,比如自我防護、自我治療指導意見等。

澎湃新聞:在防疫轉型期,政府和民眾的責任分別是什麼?

沈巋:目前跟疫情防治相關的法律,有突發事件應對法、傳染病防治法等。2003年SARS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時候,當時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之後有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這些法律法規基本上都在規定政府應該去做什麼。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無論是平時還是傳染病流行的時候,任何時候實際上自己都是對自己健康要負責的。平常,我們感冒發燒了,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向政府求救,也不會說症狀比較輕的時候還上醫院。我可能自己去弄點感冒沖劑,吃點退燒藥就好了,這難道不是對自己負責嗎?當然是對自己負責。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